王二沟中心小学是一所乡村小学,地理位置偏僻,大多数学生是农民子弟,70%是留守儿童学生做家务的习惯较差,基本不做家务;多数学生尊重父母习惯较差,逆反心理强;部分的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较差;一些学生遵守纪律的习惯较差。
白高明,王二沟中心小学校校长,2010年到该校任教,在4年多的观察和与教师、家长的交流中,白老师发现,许多学生在文明礼仪、尊老爱亲、勤学上进等方面做得不是很好,“在父母、老师面前顶嘴;爱说脏话、爱乱扔垃圾;不做家务、学习上懒惰。”这些现象引起了他的思考。
为了能够详细了解学生的情况,白校长同全校老师对1-6年级学生做了一项问卷调查,内容主要涉及做家务、尊重父母、自主学习、遵守纪律等。调查结果出乎了大家的意料,结果显示全校71.9%的学生做家务的习惯较差,回家基本不做家务;67.7%的学生尊重父母习惯较差,经常和父母顶嘴,逆反心理强;68.4%的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较差;63.4%的学生遵守纪律的习惯较差。
“由于王二沟地理位置特殊,近年来,随着外出务工人员的增多,留守学生人数急剧增多,这些留守学生多由隔代亲属(爷爷奶奶、外公外婆)管理和教育,离开了父母的关爱、教养,失去了应有的管束和教育。”白老师分析这是产生这些现象的原因。
在这种特殊的背景下,王二沟的教育如何搞?突破口在哪里?如何给予这些孩子更多的关爱,如何让他们能够成才?大家都在思考着。
“古代的教育育人,放在第一位的不是读书、学知识,而是学做人,学做人首先是要有良好的品格,学习做一个合格的社会成员。在“德”与“才”这两方面,“德”调节着“才”的运用,“德”起着灵魂、统帅的作用。”经过一段时间的探索研究,一种通过国学教育塑造学生良好品格的教育模式开始逐步成型,并迅速获得了全校老师的首肯。
白高明说,我们力图通过开设国学教育课和相关教育活动,让学生继承中国优秀的传统道德文化,树立正确的世界观、人生观、价值观,用传统的道德观念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思想和行为,塑造学生良好品格,让学生受益一生。
为了弥补家庭教育的缺失,学校专门通过开设国学教育课,让学生继承中国优秀的传统道德文化,树立正确的世界观、人生观、价值观,用传统的道德观念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思想和行为,塑造学生良好品格。
通过开展国学教育,学生的思想品格和行为习惯发生了很大的改变。校园里热爱学习、尊重师长、团结同学,文明礼让之风盛行。孩子们懂得了许多做人的道理,也能体会老师、父母的艰辛,变得懂事了。
![]() |
![]() |
![]() |
![]() |
![]() |